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
日本攝影雜誌,1880至1980年代
Japanese Photography Magazines, 1880s to 1980s
金子隆一、戶田昌子、Ivan Vartanian著|Goliga|2022年11月
By Kaneko Ryūichi, Toda Masako, Ivan Vartanian|Goliga|Nov. 2022
本書將攝影史的研究聚焦於攝影雜誌上,講述一段日本攝影的百年歷史。書中以日本的現代化發展時期、戰後轉變與大眾媒體時代分為三部,共八個章節,展示逾一千三百幅插圖,呈現了「雜誌」如何作為定義攝影的平台。從十九世紀最早的相機器材讀物開始,一直到二十世紀80年代日本攝影雜誌輝煌時代的落幕,本書所囊括介紹的日本攝影刊誌相當廣泛多樣,展現出攝影刊物引領一個世紀的攝影文化發展的過程,並對這些出版品與政治、社會、經濟和藝術之間的重要影響與關聯進行了分析。攝影雜誌是日本攝影文化與歷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媒介,特別是戰後日本社會歷經的高速經濟發展下,印刷技術、攝影工業與消費主義的同步邁進,印刷圖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使日本攝影雜誌成為這些多重力量的化身,進而引領了日本攝影文化發展,獨樹一格地突出於強勢的西方攝影中。即將發行的第33期《攝影之聲》對本書進行了介紹,並專訪了其中兩位作者戶田昌子與Ivan Vartanian(金子隆一於2021年逝世)談論本書的寫作構成,提供對日本攝影史與出版文化有興趣的讀者參考。關於金子隆一與戶田昌子對日本攝影的相關研究,則可造訪《攝影之聲》第27期「歷史與書寫專題」。
透明──中國視覺現代性(1872-1911)
Tòu Míng: Visual Modernity In China (1872-1911)
唐宏峰著|三聯書店|2022年11月
By TANG Hong-Feng|Joint Publishing|Nov. 2022
視覺文化學者唐宏峰長期投入對中國視覺現代性的追索,本書藉由晚清時期的繪畫、畫報、攝影、幻燈、電影,到各類光學玩具與視覺技術,乃至小說與報章文字所記錄的視覺經驗和視覺感知,嘗試描繪分析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視覺圖景、圖像—媒介文化與大眾視覺經驗,並將之與晚清的政治氛圍、文化心理,乃至全球跨文化的圖像、媒介與思想的流通聯繫在一起,由此對近代中國視界政體(scopic regime)與主體性的形塑,進行了多面向的深入剖析。本書分為三部分,討論近代世界的圖像化、中國人的視覺經驗與視覺形象,以及近代人像、幻燈、電影和文學中的視覺性。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對於晚清重要圖像畫報《點石齋畫報》與作家魯迅的著名視覺經驗──「幻燈片事件」的史料考察與分析。唐宏峰不將近代中國與西方的發展作為同一或對立的情形來理解,而是作為交融與相互作用的複雜場域,試圖消解現代的中心與邊緣的設定,並重組或擴大對於「現代」的理解。
印尼攝影史──從殖民時期到數位時代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 in Indonesia: From the Colonial Era to the Digital Age
Brian C. Arnold編|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22年10月
By Brian C. Arnold|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Oct. 2022
作為一個前殖民國家,印尼在攝影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本書審視攝影的發展,並追溯了攝影在印尼自古至今的發展軌跡。荷蘭殖民政府在1840年代首次將攝影帶到東印度群島時,便隨即認識到攝影具有為殖民機構服務的潛力,然而攝影這一媒介也隨著時代的更迭而發生變化,它不僅是殖民主義的重要工具,也成為獨立運動的一部分,更參與了後蘇哈托時代的政治改革與民主倡議,直到現在,攝影普及的程度是用手機就能完成。這本書集結關注印尼攝影的國際藝術家、學者和策展人的書寫,綜合地探討攝影在印尼的發展演變,以及這一媒介對殖民主義、獨立和民主化的影響。
法國的當代攝影──理論與實踐之間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in Fra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Olga Smith著|Leuven University Press|2022年10月
By Olga Simith|Leuven University Press|Oct. 2022
藝術史研究者Olga Smith以十年為跨度,回溯攝影自1970年代起至今在法國的發展弧線。她將過往較少被統合觀察的攝影實踐進行連結,其中包含了當代藝術、紀錄片、報導攝影與時尚攝影,同時更將這些實踐與法國哲學家──巴特(Roland Barthes)、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和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的論述進行對話,由此嘗試提出對攝影的影像、文字、實踐與理論的一項突破傳統討論方式的交叉研究。她的分析建立在攝影深度參與了形成法國當代國家經驗的歷史、文化與知識活動的理解上,試圖對國家認同、殖民史、現代性的遺產和環境議題提供新的觀察。雖然以國家作為統合性的視角來進行研究總會面對許多難題,但作者期待透過本書,能對國家藝術史在全球化的實踐中的位置開啟更進一步的討論。
伊柯納:檔案星叢
Ikonar: Archival Constellations
Josef Koudelka著|Les Éditions Noir sur Blanc (法文版) / Spector Books (英文版)|2022年11月
By Josef Koudelka|Les Éditions Noir sur Blanc (FR) / Spector Books (EN)|Nov. 2022
「伊柯納」(Ikonar)是拉丁語的「圖像製造者」,這是攝影家Josef Koudelka所遇到的一群羅姆人(Romani,舊稱吉普賽人,但被認為帶有誤解)給他取的綽號,因為他們在祈禱處掛著的具有半宗教性質的照片正是Koudelka所拍攝的羅姆人。本書從Koudelka檔案館的三萬多張35釐米底片印樣中,考察了自1960年至2012年的一系列檔案,其中許多從未公開出版,以Kodelka作為「攝影者、影像收藏者、書籍藝術家、展覽製作者、檔案收藏者與第一人稱紀錄者」等主題分類,對這位1938年生於捷克、後入籍法國並於1971年加入馬格蘭通訊社的著名攝影家的視覺創作發展,進行平行的探索與回顧,也呈現了他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劇院》(Theatre)、《吉普賽人》(Gypsies)和《入侵 68:布拉格和流亡者》(Invasion 68: Prague and Exiles)。這本書的出版同時也伴隨著在瑞士洛桑愛麗舍攝影博物館(Photo Elysée)的Koudelka個展(展至2023年1月29日)。策展人將他們能檢視分析Koudelka大量的攝影檔案與資料,歸功於Koudelka過去細緻的工作態度,認為他從開始攝影時就理解到影像檔案建立與收藏的重要性。
文 | 編輯部
圖 | 出版單位提供
發佈日期 | 2022年11月16日
-
冊架仔 #13
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閱讀 Read冊架仔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