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冊架仔 #10

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


Returning to Benjamin
重返班雅明

Victor Burgin著|MACK|2022年10月
By Victor Burgin|MACK|Oct. 2022

Victor Burgin是1960年代末英國觀念藝術的先行者之一,且長期投入於影像視覺的理論書寫,1982年編著出版的《Thinking Photography》即是重要的論述之作。在《Returning to Benjamin》中,Burgin重新思索班雅明的經典著作〈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即班雅明在1930年代所提出的藝術與再現技術的關係問題──攝影與電影消解了藝術作品的靈光;今日,Burgin立基於此作提出全新的論點:「數位」作為我們這個世代的霸權再現技術,也已經消解了「媒介」本身的範疇,認為攝影機具在今日被深深地層疊交織在看不見的事物之中。除了本書之外,MACK在十月也同時出版策展人暨作家David Campany所撰述之《Victor Burgin’s Photopath》,書中分析Burgin的觀念藝術之作《Photopath》(1967),以及此作在Burgin的藝術與理論著述中所佔有的地位。


帝国の祭典──博覧会と〈人間の展示〉
帝國的祭典──博覽會與〈人種展示〉

小原真史著|水声社|2022年10月
By Kohara Masashi|水声社|Oct. 2022

1851年,英國於倫敦海德公園舉行的萬國工業博覽會,是全球第一場世界博覽會。當時,各式新穎的現代工業技術產品,呈現出對「美好未來」的想望,同時也透過來自異國的展覽品激發出對遠方的欲望。自此,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彷彿進入「博覽會時代」,世界強權紛紛舉辦萬國博覽會、殖民地博覽會來展現工業實力,並且將殖民地與非西方國家部族的人帶到博覽會現場,進行所謂的「人種展示」(人間の展示)。博覽會成為商品與娛樂的殿堂,以及炫耀由殖民者支配的異文化裝置。日本於1903年在大阪的第五屆國內勸業覽會上,首次舉行名為「學術人類館」的人種展示,包括了台灣、琉球、中國、韓國等地的真人展演,在中國與韓國的抗議聲浪下,撤銷了展出,但仍保留琉球與台灣殖民地的人種展示,這種形式之後也持續進行,可謂日本帝國主義於東亞擴張時期的代表。本書的出版伴隨著那霸文化藝術劇場在沖繩「復歸」50年的特別展,該展展示了策展人暨攝影史研究者小原真史的私人收藏,以及包括與博覽會和「人種展示」相關的數百件資料檔案。在觀看/展示的欲望之中,提出對全球化、種族主義、殖民主義等之探究。


Place Matters: Critical Topographies in Word and Image
事關所在:文字與影像中的批判地誌學

Jonathan Bordo、Blake Fitzpatrick編|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22年12月
Edited by Jonathan Bordo and Blake Fitzpatrick|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Dec. 2022

本書由長期投入於地景研究的學者Jonathan Bordo與Blake Fitzpatrick共同編輯,匯集研究者與藝術家的探究理路,思索「地方」(place)的意義。視覺文化學者W.J.T. Mitchell在序言中寫到:「地方,就像那些每年日期都不同的節日一樣。它們會被抹除與遺忘、消失在空間中,也可以被維持與重建。它們的出現和消失、它們的形成與毀廢,都是批判地誌學的一環。」批判地誌學的任務是調解與縮減再現與所指對象之間的差距,既身處在世界之中,又關係著世界;探問這是什麼地方、它們的名稱為何、我身處何處、若我身於此處該如何並承擔什麼責任?書中描繪了各地方的深厚文化、環境與政治歷史,探問了歷史、地方、權力和建立起地方的領土命令,並探討了當基於地方的思考涉及於藝術史、人類世與核廢墟、邊界和全球移民、寄宿學校、疫情、庇護所等方面的轉變。



Survey Practices and Landscape Photography Across the Globe
橫跨全球的調查實踐與地景攝影

Sophie Junge、Erin Hyde Nolan編|Routledge|2022年11月
Edited by Sophie Junge and Erin Hyde Nolan|Routledge|Nov. 2022

地景,無論可見或不可見,在許多面向上是建立地方、殖民定居和身份形塑的基礎。本書由兩位藝術史學者Sophie Junge與Erin Hyde Nolan共同編著,以「地景、遺產和空間的殖民化」、「邊境控制」、「造景」、「挖掘遺址」和「抵抗的實踐」五部份,繪製一系列相互扣連的攝影的歷史和調查實踐,將作為鏡頭監控起源的歐洲去中心化;同時也接連起歐洲、非洲、阿拉伯世界、亞洲與美洲的跨區對話,並將地方、歷史與傳統並置討論,在不斷變化的國家、語言、種族、宗教與民族之間建立起連帶關係。這些篇章拒絕將調查照片規矩地組織為國家或是帝國的敘事,而是欣賞過去170年來地景的紛雜與跨文化反響。本書將許多錯綜複雜且具政治性的不同攝影史連結起來,以將調查實踐與地景的多向度作為一種國際現象來重新框架。


Archive Matter: A Camera in the Laboratory of the Modern
檔案之事:現代實驗室中的相機

Liliana Gómez著|Diaphanes|2022年12月
By Liliana Gómez|Diaphanes|Dec. 2022

聯合水果公司(United Fruit Company)是19世紀末至1970年的一家美國公司,是現今農產商金吉達公司(Chiquita)的前身。主要收購第三世界國家所種植的熱帶水果,銷往歐美地區。該公司持有大量土地,壟斷了拉丁美洲的香蕉貿易,影響了當地的政治經濟情勢,也因其剝削行為而受到抗爭抵制。藝術史學者Liliana Gómez在本書以聯合水果公司的攝影檔案,作為以攝影為範疇的歷史與政治代理人的思索中心。透過探索一系列實踐、機構和關係,以及影像在植物學、考古學和熱帶醫學中的美學與知識脈絡,認為被忽略但重要的攝影檔案使企業資本主義向加勒比地區的擴張成為可能。本書並反向地閱讀攝影檔案,從它們的「光學無意識」以及藉由檔案的靜默與闕漏來檢視影像;作為遺留物的攝影檔案,它們證明了激進的人為環境變化及其文化影響的暴力之(不)可見性。檔案強而有力的想像,被設想為進入現代性的永恆過渡的言說時空(chronotope),是現代化本身的許諾,有效地將加勒比地區帶入現代性。然而,這些照片的後續也有助於審視這種現代性,並認知到其作為檔案時所體現之暴力。


責任編輯 | 錢怡安
圖 | 出版單位提供
發佈日期 | 2022年10月19日

訂閱《攝影之聲》電子報 Subscribe to VOP e-letter

  • 冊架仔 #11

    冊架仔 #11

    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閱讀 Read冊架仔 #11

  • 冊架仔 #10

    冊架仔 #10

    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閱讀 Read冊架仔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