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照堂》是張照堂的第一本文集,輯錄他自1960年代以來的書寫與塗畫。
Comments closed標籤: 攝影家
「亞洲當代攝影文化現場系列」是我們聚焦亞洲各地影像文化與創作實踐的系列計畫,嘗試透過亞際跨域連結與在地論述視野,拓展我們對於攝影在亞洲的實踐歷程、視覺經驗、文化及其論域的認識座標,並藉此作為影像歷史與認識論的持續省思。
「沖繩專題」是此系列的第二輯,特別邀請影像研究者暨策展人町田惠美與許芳慈共同擔任客座主編。本期採雙向閱讀編輯,集結文論與訪談,穿越沖繩糾結的被殖民史與帝國陰霾,在霸權的支配和抵抗的鬥爭之間,批判地觀看沖繩的影像,以及作為影像的沖繩。
Comments closed文──細江英公
三月,雖然很少去學校,卻還是畢業了。這也是戰後這個時代的特殊經驗。在校就讀期間,受到鎌田彌壽治老師、關一老師、村山勇老師、宮本五郎老師和林一男老師等人細心的教導。
Comments closedComments closed本文出自《攝影之聲》第13期「抗議、行動與影像」,2014年出版(已絕版)
This article is from Voices of Photography issue 13: “Protests, activism and images”, published in 2014.
美國著名攝影家暨影片工作者羅伯特.法蘭克(Robert Frank)於2019年9月9日晚間在加拿大新斯科舍辭世,享年94歲。
Comments closed文──李威儀
六月,在人們對北京八九民運三十周年進行回顧之際,香港社會因為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燃起「反送中」的抗爭衝突,香港人對於中國政府治理所潛伏的不安感與日益緊縮的政治空間與言論自由的不滿情緒爆發,引發逾百萬人上街頭示威、至今未止的流血衝突,並造成數起自殺陳情事件。
Comments closed在影像文化學者郭力昕的攝影評論集《製造意義》出版之際,我們邀請作家阮慶岳與郭力昕在台北誠品書店進行了一場對談,論析台灣現實主義攝影自八〇年代以來的發展與轉折,以及關於攝影、現實、權力與觀看之間的纏鬥。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