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分類: Articles

《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新書發表座談會

本場新書發表座談會,將邀請影像文化評論人及研究者郭力昕、李立鈞,與本書作者張世倫共同對話。透過這本書,探討攝影與「攝影史」在台灣發展的歷史辯證。歡迎您前來參加。

Comments closed

別無拷貝:黃邦銓的反轉片創作

文/李佳霖

滾燙的熱水注入壺中,茶葉在氤氳霧氣下慢慢舒展。下一個畫面,音樂人林強和導演黃邦銓穿梭在台南府城,走訪正在台南市美術館展出的「洪通百歲紀念展」、廟會陣頭、鹽田與蚵寮。最後鏡頭來到兩人回到廟口前,以片頭泡下的紅茶沖洗這趟漫遊拍攝的膠卷。茶香與茶色透過褐色調的影像四溢在「現場電影」《紅茶時光——通光照》的演出現場,部分聲音取樣自張照堂拍攝的洪通紀錄片中畫家與其妻的日常對話,洪通低喃著「名無路用啦⋯⋯」。

Comments closed

繞過機器製造影像:謝佑承的藍屏與幻象

文/李佳霖

走進展場,房間偌大的牆面亮著投影機的待機畫面,「No Signal」幾個字始終沒有消失,靜止的藍色讓人想起Derek Jarman的電影《藍》,畫面從頭到尾都是一片國際克萊因藍。突然,展場的日光燈開啟,原先凝視著的那片空無之藍瞬間現出原型,一切都是藝術家用螢光漆手繪出的幻象,觀眾以為發出光源的機器,在展覽中始終缺席。

Comments closed

關於父親——專訪黎朗

面對父親將在不久之後離我而去這個無法逆轉的事實面前,最後我還是鼓足勇氣拿起照相機給他拍攝了僅有的幾張照片。這些照片就是紀錄。當父親真的離開我後,重新端詳這些照片,發現照片只是當時時間的拓印,根本無法填補因父親離開後的缺失,更無法展現他不算複雜但我卻無從知曉的生活歷程。

Comments closed

循靈夜行:訪梁廷毓

梁廷毓的創作主要以調查研究為基礎,結合不同學科的工作方法,關注鬼魂概念與族群記憶等議題。近期的「斷頭河計畫」調查具有「斷頭河」(註) 地形的桃園龍潭至新竹關西一帶,複雜的地勢也牽動著該地的族群關係。從家族中曾有先人遭原住民「出草」的記載開始,他透過大量的訪談、田野調查與文獻整理,試圖描繪出不同族群視角對於衝突事件的記憶,其中神靈與鬼魂也以民間信仰或地方異聞的方式參與其中。

究竟一個不具形體的對象該如何成像?在七月半鬼門開之際,我們訪問了這位經常置身於靈性現場的創作者⋯⋯

Comments closed

影像為影像本身:論「借光:陳傳興攝影展」個人精神史第二部

文──林芷筠

「借光:陳傳興攝影展」個人精神史第二部是為陳傳興系列攝影展的第二階段,呈現陳傳興長期以來對於影像美學與影像本質的觀察。從展覽名稱「借光」可見,這是一次關於「光」、關於影像的深刻思考,將攝影帶回影像本質的討論,以「光」為核心關注對象。光在拍攝當下從被拍攝物體反射進入鏡頭,經過光圈並到達底片,再透過沖洗、放相,直至被肉眼觀看。過程中光不停地轉譯,光沒有實體、難以掌握,看似存有、卻又空無。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