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關鍵詞──解殖

文──鄭安齊

  「殖民」是一種經濟與政治上複合的現象,因歐洲人在地理上的「發現」而揭幕。16世紀起,歐洲國家陸續於本國以外建立殖民地,並於「柏林會議」(Berlin Conference / Congo Conference, 1884-1885)後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到達高峰,將整個非洲完全納入其控制下。

  殖民者的工具,除了透過武力行使的征服,文字(舉凡政府文告、法律以及契約等官方文書,尚有人類學家的田野日記,加上新聞、遊記等文件)與圖像亦是重要支柱。起初,殖民者透過繪畫,描繪風土民情、商貿狀況乃至帶有政治宣傳性質的征戰、條約簽署或者接見與臣服等,最後,還有一類直接對準特定對象的人物、肖像描繪。前者標誌出了帝國的疆域與統御,後者則服務於人種學測量的分類。

  殖民主義發展至頂點的過程中,適逢新技術「攝影」的誕生。它以其對本真的「忠實還原」,很快地接管了原本由繪畫所滿足的功能。並因其可攜性的提升,隨軍隊、傳教士、人類學者或旅行家進入他們所踏足的每一塊殖民地;因其可複製性被大量泛用,自前述的各種建制體系至深入殖民母國人生活的各式文化產製物之中。簡化後的二元差異和刻板形象有效地透過影像流傳,進而強化殖民等差統治的正當性。

  與「殖民」相對的「解殖/去殖民」,最初是用以描述二戰之後受殖民地區獨立自決、建立主權國家之政治現象,其含義隨即擴展到包括在殖民經驗中發生的所有因素──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或心理的1

  影像在帝國的運作機制下的功能和作用,未因帝國的瓦解和殖民地的獨立而結束。霍爾(Stuart Hall)指出的「再現的種族化體系」(racialized regime of representation)一直運作至20世紀晚期,描繪「他者」的固有刻板典型持續在影像之中現身2。此外,殖民宗主國雖不再直接介入前殖民地之政治,各類文化機構卻仍掌握於其手中,主導著包括影像在內的文化產製和詮釋,藉以持續鞏固其價值體系與意識形態,使得殖民主義得以存續,甚至反轉朝向自己的領土之上的移民、移工、無證者及尋求庇護者。這也是今日諸多以「解殖」為目標的行動者所奮起爭取的:在政治與經濟的平等之外,也要求文化上的復權。

  今日我們身處數位化社會,科技巨頭對虛擬空間之佔領與技術壟斷並不亞於過往的殖民帝國。影像的生產與接收,不僅更為即時、也更加無所不在。但社交平台與搜尋引擎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將我們導向預設立場、價值或已遭審查的訊息,創造了更為隱蔽的權力等差。挖取數據是一種新式的原料掠奪,影像監控則建立起遠超過往數量之龐大的當代人種學影像資料庫。在虛擬空間以外支持它運作的設備及基礎建設,亦延續著過去的剝削體系:從全球南方獲取便宜的伺服器能源及土地供給、設備所需的原料及生產組裝的勞動力。

  當前的解殖倡議與行動卻非毫無機會。影像變造與再製之容易和解讀的多義性,一方面雖使得刻板化的再現仍總是在權力不對等時出現,另一方面倒也揭示了再現的問題並非固著不變,存在著被鬆動和顛覆的可能。也因為再現並非固著不變,今日影像上的解殖(連同文化上的解殖),將不存在拉倒銅像般一勞永逸的革命勝利,而是一場有必要無止盡持續下去的運動。


註1:David Gardinier, “Decolonization,” in Handbook of world history; Concepts and issues, ed. Joseph Dunner (London: Owen, 1968), 268-72, quoted in Raymond F. Betts, “Decolonization: A brief history of the word,” in Beyond Empire and Nation: The Decolonization of African and Asian societies, 1930s-1970s, ed. Els Bogaerts & Remco Raben (Leiden: Brill, 2012), 23.  
註2:Stuart Hall, “The spectacle of the ‘Other’,” in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ed. Stuart Hall (London: The Open University, 1997), 272.


鄭安齊,生於台灣台南,2012年起暫居德國柏林。常以團體的工作型態,於公共空間進行藝術計畫。研究工作則聚焦於藝術與教育、政治及社會之間的交互關係。


《攝影之聲》關鍵字線上專題系列,每期由客座主編規劃影像與視覺領域的重要詞彙,邀請多位研究者共筆,透過不同角度詮釋書寫當代影像論題。本期由謝佩君擔任客座主編,每周二、四推出更新。閱讀本期導言

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

影像數位科技與技術新自由主義數據視覺化感覺中樞要素型媒介介面平台文化分析解殖投影